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5, Vol. 18 ›› Issue (5): 1-30.DOI: 10.1093/jpe/rtaf082
• •
Yuxin Huang1, Fuzhong Wu1, Qiqian Wu2, Ji Yuan1, Petr Heděnec3, Qiao Yang1, Qiumeng Yi1, Kai Yue1, Nannan An1, Yan Peng1,2,4,*
摘要: 非叶凋落物(树皮、枝、花、果、根、茎、倒木)的碳质量与其分解速率紧密相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固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有关非叶凋落物碳质量的全球格局及影响因子的认识仍非常有限。本研究基于279个独立文献的996个观测值,采用整合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非叶凋落物初始碳质量特征,包括总碳、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浓度,并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仅总碳和纤维素浓度在不同类型非叶凋落物间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树皮、枝、根、茎和倒木的碳质量而言,被子植物高于(即更低的浓度)裸子植物,草本植物高于木本植物,阔叶树种高于针叶树种,丛枝菌根(AM)植物高于外生菌根(ECM)植物(半纤维素浓度除外);(3)不同地理指标对非叶凋落物碳质量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凋落物之间存在差异,但土壤性质整体表现出较大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类型非叶凋落物碳质量的全球格局及影响因子,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非叶凋落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及改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