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5, Vol. 18 ›› Issue (2): 1-14.DOI: 10.1093/jpe/rtaf006
• •
Mengjun Hu1,2, Jiali Wang1,2, Zhenxing Zhou3,*, Min Zhang1, Xinchuang Xu1, Lingxuan Wang1, Mingxing Zhong4, Jixun Chen5, Xuehao Liu5 and Shenglei Fu2,6
摘要: 倒木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固存的重要过程。然而,土壤有机碳对不同分解等级倒木的响应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中国中部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5个不同分解等级(从1到5)的倒木,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和磷脂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随倒木分解阶段呈非线性响应模式,在倒木分解的第4阶段达到最大值。土壤可利用氮含量、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真菌/细菌比值、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活性均随倒木分解的加剧而增加,而土壤pH值则随倒木分解的加剧而降低。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与细菌的直接正相关作用以及真菌通过纤维素酶的直接和间接正相关作用有关,而木质素酶与土壤有机碳积累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些发现表明,在倒木分解过程中,纤维素降解和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碳形成和固存的关键决定因素。本研究强调了土壤有机碳与倒木分解加剧的非线性响应关系的重要性,为预测未来的碳–气候反馈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