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5, Vol. 18 ›› Issue (1): 1-.DOI: 10.1093/jpe/rtae102
• •
Wenzhi Xue1,#, Haikun Ma1,#, Kaiwen Deng1, Penglei Qiu1, Jia Liu1, Meichun Xiang2, Jianqing Tian3,*, Xingzhong Liu1,2,*
摘要: 泥炭地储存着全球1/3的土壤碳库。随着气候变暖,泥炭地的植被正从泥炭藓逐渐转变为灌木。然而,这一变化是否会加速碳损失尚存争议。本研究在中国南方3个地点选取了泥炭藓泥炭地和灌木泥炭地,通过对不同深度泥炭根际微生物组和泥炭理化性质的测定,以及针对表层泥炭开展为期35天的室内培养实验和交叉接种实验,调查了泥炭藓与灌木泥炭地中微生物群落和底物介导的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灌木主导的泥炭地的CO2排放显著低于泥炭藓主导的泥炭地。慢速生长型真菌Archaeorhizomyces、Hyphodiscus和Acidobacteria门下的Bryobacter及Occallatibacter被确定为灌木主导泥炭地的关键类群,它们主要解释了灌木微生物群落对CO2排放的影响。惰性碳是影响CO2排放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此外,微生物固定的碳在灌木主导的泥炭地中显著高于泥炭藓主导的泥炭地,这和灭菌后灌木泥炭地的CO2排放高于泥炭藓泥炭地的现象一致。关键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和养分水平随着泥炭地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为泥炭地植被随着气候变暖由泥炭藓转变为灌木时,惰性碳增加而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了新的证据,相关发现对预测气候变化对泥炭地生态系统的未来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