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4, Vol. 17 ›› Issue (4): 0-rtae053.DOI: 10.1093/jpe/rtae053
• •
Baoli Fan1,2,*,†, Pengfei Gao1,†, Tingting Tian1, Nana Ding1, Yongkuan Wan1 and Xianhui Zhou3
摘要: 雌雄异株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作为青藏高原群落演替的先锋物种,在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国沙棘雌、雄株在形态和生理上的性别差异,导致雌、雄株的比例随环境变化发生了显著变化。为进一步探究引起高寒草地中国沙棘种群性比偏倚特异性响应的关键功能性状,我们对其种群性比,以及可能影响性比变化的光合特征、高度、叶面积和生物量分配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i)中国沙棘雄株具有较高的Pn、LSP、AQE、Amax和较低的WUE,雄株对强光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或耐受性,而雌株对弱光和水分的利用效率较高,同时种群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亦具有性别特异性。(ii)不同演替阶段中国沙棘种群均呈现出偏雄的性分配,这与性别特异的WUE、Pn、RB/TB以及R/S密切相关。(iii)随着演替的进行,中国沙棘的叶性状由初期较高的Narea、Parea以及LMA 转变为中末期较低的Narea、Parea以及LMA,其生长策略由资源快速获取型向保守型转变。(iv) STP的增加能够最大程度调节演替过程中中国沙棘种群性比的偏倚和性状的变异。以上研究结果对青藏高原灌木扩张导致的草地退化和恢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