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eyi Wang1,2,3, Hans Jacquemyn4, Guangru Wang1,2, Yongping Kou1,2, Junxiang Ding5, Peipei Zhang1,2, Huajun Yin1,2*
摘要: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形成与维持受环境与进化因素共同驱动。然而,这些驱动力如何协同影响外生菌根(EcM)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尤其是在以EcM树种为主的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仍待深入解析。为此,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亚高山森林中11种冷杉属(Abies)、云杉属(Picea)和松属(Pinus)的松科植物为对象,对其195个单优林分的EcM真菌群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松科树种的EcM真菌均具有较高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且宿主植物与真菌间的共生网络连接度较低,表明该共生关系的专一性较弱。同时,EcM真菌群落结构变异主要受宿主物种特性、环境因子和地理分布影响,而与宿主系统发育距离的相关性不明显。此外,该区域的三大优势EcM真菌类群,即蜡壳菌属(Sebacina)、红菇属(Russula)和丝盖伞属(Inocybe),在全球松科EcM真菌的系统发育树中并未形成独立分支,暗示松科植物与这些核心真菌的共生关系在不同生物地理区域间具有进化保守性。综上,本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亚高山森林中松科植物EcM真菌群落构建是进化发育保守性与环境过滤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化了对高寒森林生态系统菌根共生理论及群落构建机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