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5, Vol. 18 ›› Issue (1): 1-10.DOI: 10.1093/jpe/rtae114
• •
Fandong Meng1,*, Yanzi Yan2, Lili Li3, Lirong Zhang4, Bixi Guo1, Zhiyong Yang1 and Tsechoe Dorji1,*
摘要: 物候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长期适应性,但其驱动因素尚未得到系统解析。本研究利用2001–2018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春季物候的空间特征。采用增强回归树(BRT)方法,量化了19个非生物和生物因子对春季物候空间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春季绿度物候(SOSNDVI)和光合物候(SOSSIF)均呈现由东向西逐渐延迟的趋势。增强回归树分析表明,短波辐射或/和海拔是春季物候的关键驱动因子,较高的辐射或海拔通常与春季物候的延迟相关,这可能源于强辐射和高海拔对植物春季物候的限制作用。此外,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对强辐射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即辐射和海拔对春季物候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这种适应性可能增强了植物在青藏高原严酷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物候动态提供了新的认识,并强调了结合空间与时间维度分析的重要性,以提升物候模型的本地化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