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4, Vol. 17 ›› Issue (5): 1-13.DOI: 10.1093/jpe/rtae020
所属专题: SDGs 目标6: 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
• •
Yue Li1,2, Zhongbing Chen3, Xue Wang1,2,*, Haibo Jiang1,2, Chunguang He1,2, Yao Shi4 and Lianxi Sheng1,2,*
摘要: 污水直接排放可能会增加土壤N2O排放量,加剧温室效应。然而,污水排放到泥炭沼泽湿地对N2O通量的影响、主要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此外,研究再生水对N2O通量的影响对于泥炭沼泽湿地生态补水以及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模拟不同来源生活污水输入泥炭沼泽湿地的实验,测定了不同处理下N2O排放通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pH和电导率)、植物参数(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和土壤氮循环微生物关键功能基因丰度(AOA、napA、nirS、nirK 和nosZ)。结果表明,再生水处理未显著改变泥炭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50%的自来水混合50%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显著增加了泥炭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在土壤因子中,有效氮和pH是影响N2O通量的关键因子;在植物参数中,物种丰富度是影响N2O通量的重要因子;氮循环功能基因主导泥炭沼泽湿地N2O排放,对N2O排放通量增加的贡献最大。随着污水输入量的增加,AOA、napA、nirS、nirK和nosZ基因丰度的增加促进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导致泥炭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增加。综上,生活污水会通过影响土壤、植物和微生物进而促进泥炭沼泽湿地N2O排放,因而应被引起高度关注;处理过的再生水很可能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泥炭沼泽湿地补水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