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4, Vol. 17 ›› Issue (6): 0-rtae051.DOI: 10.1093/jpe/rtae051
• • 下一篇
Li-Qun Lin1, Luke R. Tembrock2 and Li Wang1,3,*
1 Shenzhen Branch, Guangdong Laboratory for Lingnan Modern Agriculture, Genome Analysis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Genomics Institute at Shenzhe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zhen 518120, China
2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Biology,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 80523, USA
3 Kunpeng 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e at Foshan, Foshan 528225,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angli03@caas.cn
摘要: 系统共生是指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宿主系统发育一致的一种现象,是研究植物-微生物关系及其进化生态学的有利框架。本文综述了植物界中系统共生现象的普遍性,基于以往研究阐明了促成其发生的基本生态和进化过程,并探讨了识别系统共生的常用方法。研究发现,系统共生现象的存在可能受宿主植物的系统发育距离和分类水平的影响,随着分类尺度的精细化,关联强度可能减弱。值得注意的是,内生微生物群落比附生或根际相关微生物群落表现出更强的系统共生信号。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如真菌和细菌)由于在定殖、传播或功能特性上的差异,可能产生高度可变的系统共生证据。本文还概述了4种基本群落组装过程(扩散、选择、多样化、漂变)如何促进宿主-微生物系统共生现象的建立与维持。此外,本文强调了检测系统共生现象所采用方法的多样性,共涉及3个关键过程:构建宿主系统发育树、评估微生物数据以及统计评估宿主系统发育与微生物组成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研究中使用显著不同的方法使得结果之间的比较变得具有挑战性。为了推进我们的理解,未来的研究有望探索更低分类水平上的系统共生现象,并研究在同一宿主内共存的不同微生物群落的协同作用。理解不同群落组装过程在驱动系统共生现象中的相对重要性,将对深入理解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生态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