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engjie Liu1,2, Quan-Cheng Wang1,3, Yang Li4, Ronglei Zhou1,2,3, Junxiao Pan1, Dashuan Tian1,2,3, Ruiyang Zhang1,2,3, Houkun Chu1,3, Ning Liu1,2,3, Hui Wang5, Huichen Zhang1, Jingjing Shi1, Ruifa Wang6, Lei Ma7, Shuli Niu1,2,3, Jinsong Wang1,2,3*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angjinsong@igsnrr.ac.cn
摘要: 泥炭地储存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揭示泥炭地中SOC的来源对于评估这些富碳生态系统土壤碳的形成与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泥炭地土壤中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碳的大尺度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仍缺乏深入理解。本研究以木质素酚和氨基糖作为生物标志物,分别指示植物与微生物残体,探讨若尔盖高寒泥炭地表层泥炭(0–20 cm)中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碳的空间分布及控制因子。结果表明,随着SOC积累,氨基糖的贡献逐渐降低,而木质素酚的贡献保持稳定,表明植物来源碳在高寒泥炭地SOC积累中的主导作用。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属性解释了木质素酚的大部分变异,而土壤养分和矿物保护作用对氨基糖的影响显著高于微生物属性和气候因子。具体而言,木质素酚与土壤养分、真菌丰富度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呈负相关,而与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呈正相关;氨基糖则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正相关,而与铁结合态碳及铁/铝氧化物呈负相关。这些发现为高寒泥炭地土壤中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碳的大尺度空间格局及不同驱动因素提供了实证证据,拓展了学术界对这些富碳且气候敏感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形成与稳定机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