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5, Vol. 18 ›› Issue (4): 1-.DOI: 10.1093/jpe/rtaf077
• •
Yufeng Gong1,†, Zhaofei Wu1,†, Mingwei Li1, Shuxin Wang1, Yangjing Nie1, Nan Wang1, Yongshuo H. Fu1,2*
摘要: 城市化导致的变暖提前了春季萌芽时间,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关于城市夜间人工光照如何影响春季萌芽及其在物种分布范围内的空间变异,目前研究较少且缺乏实验证据。本研究通过气候控制实验,采集中国3个纬度梯度(北京、郑州和浙江)有路灯和无路灯条件下的树木枝条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无路灯个体的春季萌芽温度响应(Tres,定义为枝条放入气候室后至萌芽所需天数,数值越小表明响应越强)显著强于有路灯个体(54.3 d vs. 60.7 d)。有路灯枝条表现出更强的光周期限制(12.7 d vs. 7.6 d)和更高的萌芽热量需求(732.15 K vs. 679.15 K),表明长期暴露于人工光照的个体可能通过适应更长的光周期并提高萌芽的热量需求来响应光照环境变化。更重要的是,有路灯与无路灯个体的Tres差异在北方地区(高纬度5.8 d,中纬度12.2 d)比南方地区(低纬度0.7 d)更为显著,这可能与高纬度地区年际温度波动较大有关。本研究通过实验揭示了人工光照对树木萌芽的影响机制,强调在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环境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时,需要特别关注城市树木的生态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