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5, Vol. 18 ›› Issue (4): 1-31.DOI: 10.1093/jpe/rtaf070
• •
Xiao Guoab, Huijia Songc, Pan Wub, Lele Liub*, Mingyan Lia, Liujuan Xied, Emil Jespersene, Siyuan Yed, Weihua Guob*
摘要: 传统植物元素组成研究主要关注元素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种间差异,而对种内元素组变异及其驱动机制关注较少,尤其是有关表型可塑性和适应性进化所起作用的研究。在中国东部,我们采集了广泛分布的克隆禾草芦苇两个遗传谱系的12种基因型的根状茎,在辽宁盘锦、山东房干两个同质园中栽培并施加盐分处理,测定了其叶片和根系10种元素的含量。基于SSR量化基因型间的遗传距离,基于MS-AFLP量化所有处理样本间的表观遗传距离。主成分分析表明,根系元素含量主要贡献于前两个主成分,而叶片元素含量则贡献于第三和第四主成分,说明植物元素组在不同器官存在解耦现象。环境变异、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分别与不同主成分相关联,遗传变异对表观遗传变异的解释度高于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芦苇种内元素组变异对环境变异的响应程度显著高于对遗传或表观遗传变异的响应。上述发现为解析克隆禾草种内元素组变异的生态机制提供了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