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5, Vol. 18 ›› Issue (3): 1-18.DOI: 10.1093/jpe/rtaf055
• •
Hui Gao1,2,3,†, Haina Hu1,2,3,†, Bindeliya1,2,3, Weifan Wan4, Qian Liu1,2,3, Kun Zhao1,2,3, Weiwei Chen1,2,3, Bayinnamula Zhao1,2,3, and Haigang Li1,2,3,*
摘要: 补播豆科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是恢复退化荒漠草原植被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基于荒漠草原“原生-退化-恢复”闭合循环系统,即原生柠条群落阶段(NC)、植被退化阶段(裸地,BS)、植被与土壤同时退化阶段(沙化土壤,DS)以及补播柠条锦鸡儿8年后的恢复阶段(RC),探讨土壤环境及微生物群落对草原退化和柠条补播的响应。研究发现:(1)与BS相比,DS使土壤砂粒含量增加199%,而RC与NC无显著差异,表明土壤质地得到恢复;(2)RC的土壤微生物结构与NC相似,但根据丰度变化可将微生物群落分为3类:随土壤砂粒含量增加而增加的群落(UTC+SPP),因植被退化和砂粒含量增加而降低的群落(FOC+SEC),以及无显著变化的群落(UC);(3)微生物网络分析显示,与NC相比,补播后群落的平均度和模块化降低。综上所述,8年的植被恢复使土壤质地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得以重建,但未能恢复群落的复杂性或稳定性。该结果揭示了柠条补播后土壤微生物组重建的滞后效应,为理解退化荒漠草原恢复过程中的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