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4, Vol. 17 ›› Issue (5): 1-.DOI: 10.1093/jpe/rtae087
• • 上一篇
Hangang Niu†, Qiaoli Ayi†, Jiaojiao Xie, Yujie Zhao, Xian Luo, Xiangzheng Liu, Ting Wang, Feng Lin and Bo Zeng*
摘要: 洪水(或者洪涝)会摧毁河岸带不具有水淹耐受性的植被,但具有水淹耐受性的植物物种可以克服这种胁迫,并能维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本植物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是河岸带常见的一种耐淹植物,并且该物种被认为是优质牧草。生长在河岸带的牛鞭草幼嫩部分容易被牲畜啃食或者被当地老百姓刈割作为饲料,进而使得牛鞭草在其生活史内常因上述原因而损失其茎顶端。为了探究完全水淹环境下茎顶端完好和茎顶端缺失的牛鞭草是否会表现出不同的水下生长以及是否具有不同的水淹耐受性,我们对保留茎顶端和去除茎顶端的牛鞭草进行了200天的黑暗完全水淹和黑暗不水淹处理。同时,测量了其在处理期间的生长情况,各组织器官生物量的变化,以及不同组织器官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结果发现,顶端去除的牛鞭草在水淹处理期间停止了其主茎的伸长生长,但增强了侧芽/侧枝的生长(平均每株主茎新生长出约6个侧芽/侧枝)。完全水淹环境中茎顶端去除的牛鞭草植株的侧芽/侧枝生长增强导致植株地下部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了60%,植株主茎存活长度减少了约21%,使茎顶端去除的牛鞭草植株的水淹耐受性显著下降。因此,我们建议当应用牛鞭草对河岸带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应避免牛鞭草茎顶端被牲畜啃食或者被刈割,从而保证其在受淹时具有较高的水淹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