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4, Vol. 17 ›› Issue (5): 1-13.DOI: 10.1093/jpe/rtae070
• •
Minxuan Gao1, Yining Wang1, Yongning Ren1, Jinyan Zhan1 and Tian Xie1,2*
摘要: 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同时人类活动使得这些区域的植被退化加剧了土壤侵蚀,给生态恢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利用微地形结构,如鱼鳞坑,来减缓土壤侵蚀并促进植被恢复,已成为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的重要策略。尽管目前的恢复实践中微地形恢复措施的效果取决于坡度、朝向和海拔,但缺乏精确的观测数据来证实这种关联性。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坝上草原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关于微地形结构与恢复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微地形营造措施对植被特征有显著影响,其结果因更大尺度的地貌结构而异。阴坡上微地形结构中的植被生物量和密度高于阳坡和山谷。虽然微地形修复会影响群落特征,但并未显著改变物种丰富度,这表明微地形营造在农牧交错带生态修复实践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得到的相关结果为脆弱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地形的恢复选择、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