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4, Vol. 17 ›› Issue (4): 0-rtae060.DOI: 10.1093/jpe/rtae060
• •
Yan Su1,†, Yongfeng Tang2,†, Yi Hu1, Meiyu Liu1, Xuyang Lu1,* and Baoli Duan1,*
摘要: 植物通过各种根系和叶片功能性状的复杂相互作用来适应氮(N)沉降诱导的土壤磷(P)限制。本文通过控制实验研究不同水平N添加对西南亚高山森林两种主要树种——先锋树种川滇柳(Salix rehderiana Schneid)和顶级群落树种峨眉冷杉(Abies fabri (Mast.) Craib)的生长、叶片养分含量、叶片P组分以及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不同N水平处理包括对照、低N (25 kg N ha-1 yr-1)和高N (50 kg N ha-1 yr-1)。实验结果表明,低N添加对这两种树种的叶片N和P含量无显著影响,而高N添加下两种树种的叶片P含量均显著下降。与峨眉冷杉相比,川滇柳在面临由高N添加引发的P缺乏时,其比根长(SRL)和比根面积(SRA)的增加更为显著。相反,峨眉冷杉在N添加下根系形态变化不明显,但在高N添加下,其叶片P向代谢P的分配比例较高,并且其根系分泌碳含量与根系磷酸酶的活性显著升高。这些发现表明,两种树种在适应高N添加引起的P缺乏时采取了不同的适应策略。峨眉冷杉通过地上-地下协同作用,优化了叶片P向代谢P的分配,同时借助磷活化分泌物和根系磷酸酶的活性从土壤中获取P,而川滇柳则通过调整其根系形态来应对高N添加导致的P缺乏。本研究深化了对亚高山树种如何适应N添加诱导的P缺乏现象的认知,同时也为科学指导森林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