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4, Vol. 17 ›› Issue (4): 0-rtae056.DOI: 10.1093/jpe/rtae056
• •
Yongjie Liu1,*, Chunyan Ma1, Shiting Liu1, Mingrui Liu1, Hui Li1, Mingxia Wang1, Guoe Li1, Hans J. De Boeck2,3, Fujiang Hou1, Zhanhui Tang4, Zhenxin Li5,*
摘要: 中心植物在异质土壤中生长时会受到邻体植物的显著影响。先前关于禾本科植物的研究表明,土壤异质性和物种组成会影响植物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本研究旨在探究在非禾本科草本植物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果。本研究将3种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即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和碱蓬Suaeda glauca)分别种植在3个水平的土壤异质性处理中。通过将资源丰富基质和资源贫瘠基质相间填充到小斑块、中斑块或大斑块中得到不同的土壤异质性处理;通过将上述3种目标植物单一栽培、两两混和栽培以及3种混合栽培种植得到不同的物种组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斑块大小和物种组成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植株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而且这种结果体现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上。具体而言,在花盆尺度上,植株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着斑块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在基质尺度上,无论是在资源丰富基质还是资源贫瘠基质中,大斑块中的植株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都高于中等斑块。最后,在群落尺度上,单一栽培比两两混合栽培或3种混合栽培具有更高的植株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上述结果与先前关于禾本科植物的研究结果不同,即禾本科植物植株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着斑块大小的增加而减少,并且资源丰富基质的植株生物量和总生物总量高于资源贫瘠基质。为了进一步阐明土壤异质性对邻体植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我们建议对包含多功能群植物在内的植物群落开展长期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