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4, Vol. 17 ›› Issue (2): 0-rtae014.DOI: 10.1093/jpe/rtae014
• •
Shijun Liu1,2, Jing Xu2,3, Hong Huang2, Jianjun Tang2, Xin Chen2,*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于宿主植物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AMF对于亲代植物的效应能否影响后代表现的问题仍不明晰。我们设计了一个同质园实验来探究亲代宿主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的AMF状态是否影响其后代的表型和转录组表达。来源于4 种亲本处理(低磷不接种 AMF,低磷接种AMF,高磷不接种AMF和高磷接种AMF)的种子分别种植于低磷土壤(LPS)以及正常磷土壤(OHS)。结果表明,低磷后代的开花模式与它们的亲代类似,即OHS环境下接种AMF的植株开花时间要早于不接种AMF的植株,但是在LPS环境下情况相反。转录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一部分差异转录本(包括45个低磷亲本处理中表达的差异转录本和3个高磷亲本处理中表达的差异转录本)在后代间的表达模式相似,即仅受亲代AMF状态影响而不受后代生长环境磷水平影响。其余差异转录本(包括146个低磷亲本处理中表达的差异转录本和2个高磷亲本处理中表达的差异转录本),受亲代AMF状态和后代生长环境磷水平的共同影响。同时,高磷亲本处理的后代差异转录本的数目远少于低磷亲本处理。以上结果表明,AMF可能不仅影响宿主植物当代的表现,还可能影响它们的后代,尤其是在亲代经历胁迫环境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