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2020, Vol. 13 ›› Issue (5): 538-544.DOI: 10.1093/jpe/rtaa041
Carolina Bravo1,2, *, Daniel Chamorro3, Fernando Hiraldo4, Karina Speziale5, Sergio A. Lambertucci5, José L. Tella4 and Guillermo Blanco1
摘要: 种子由动物内携传播是植物再生和新种群建立的重要过程。具有休眠的种子经过传播者肠道传代作用后可能特别受益。然而,肠道 传代作用如何影响具有生理休眠植物的萌发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实验性地评估了南鹦哥(Enicognathus ferrugineus)作为小檗属植 物(Berberis microphylla)传播者的互惠共生。Berberis microphylla是一种多刺的灌木,栖息在南美洲温带森林的下层,其种子具有深度生 理休眠的特性。本研究通过四种处理:(1)种子消化处理,(2)粪便提取物消化处理,(3)果实种子完整处理和(4)包含果肉果实种子完整 处理,测定了从粪便和完整果实中提取的B. microphylla种子的发芽成功率和活力。研究结果表明,大约65%的南鹦哥的粪便中含有B. microphylla种子。不同处理的种子存活率无显著差异。然而,消化后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完整果实种子,而粪便和果肉提取物处理之间没有差异。粪便和果肉都没有为种子提供任何提高发芽能力的生态优势,但在萌发时间上确实造成了一些劣势。由于持续降雨和巴塔哥尼亚安第斯山脉春季融雪带来的严重冲刷,种子附近的粪便在雪下几个月后就会完全缺失。消化种子较高的发芽能力和较快的发芽速度验证了南鹦哥和B. microphylla之间具有合理互惠共生的假设。因为消化和非消化种子发芽能力的差异,我们假设通过传播者的肠道传代作用可能打破种子的生理休眠。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在具有高度季节性的环境下,具有生理休眠的植物物种中与动物内携传播的相关作用。